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 温职院建设“训研创”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   浏览:19092   时间:2015年11月17日
  • IMG_4197_副本.jpg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启动工业4.0的“无人化生产车间”建设工作。114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召开了“训研创”一体化智能制造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分析报告会,对即将启动建设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行了论证。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徐竹良、浙江机电设计研究院姚兴海院长和华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琪等专家参加了方案论证。三位专家在听完该实训基地方案的起草者、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教研室主任刘长江的汇报后,都觉得很震惊,一致认为在校园中率先启动“无人化生产车间”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这种思维超前,创新意识非常值得肯定,这个基地对于温州区域产业升级、“机器换人”以及高层次的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在论证会上,温州经信委副主任徐竹良指出,工业4.0发展很快,也将是未来中国打造制造业强国发展的主攻方向,意义重大。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能够把实训基地建设融入该理念进行建设,对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是巨大的。他希望通过基地建设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扎扎实实推进;把该实训基地建成一个技术融合的基地,开放式的基地,为温州智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为高校下一步专业调整提供思路,并能成为基地建设创新的典范。

    据悉,早在2月初,温职院就启动了对该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起草工作。机械工程系主任南秀蓉组建了团队,并选派起草方案、负责筹建工作的刘长江老师、张洁博士以及王锋、谢宇等老师多次外出进行考察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参加工业4.0高峰论坛等。

    另据了解,学院预计将投入600多万元建设该基地。

     

    其他相关信息导读:

    “训研创”一体化理念:在原有的“实训+科研”的基础上,建立“实训+科研+创新创业”一体的实训基地;把学生专业实训与专业创新、创造有机整合在一个平台内,打造“训研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参与创造实践中产生乐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无人工厂”:其实只是某一企业的“无人生产车间”,只是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在生产过程背后却是庞大的科研和管理队伍。大批科研人员为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工艺的改进、新机器设备的发明创新等花费了大量的高质量劳动,形成了数量巨大的价值。这样,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属于劳动生产力高的部门,他们的剩余价值率也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率,他们也创造出大量的剩余价值。“无人工厂”的高利润中,除了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管理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外,有很大部分就来自于这些背后的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些人员隐藏在直接的生产过程背后,但是,他们创造的大量价值和剩余价值却通过交换过程显现出来。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